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理解監控策略教學─單元二



【澄清疑慮策略:自我發問】的內涵
「自我發問策略:就是對文章內容自我發問,問的問題可以朝5W方向去想,例如為什麼、如何、什麼、誰、哪裡等」
【澄清疑慮策略:自我測試】的內涵
「自我測試策略:就是跟據文章的內容,自己提出問題來考自己,接著在針對自己提出的問題回答」。
【澄清疑慮策略:疑問澄清】的內涵
「疑問澄清策略:就是由文章找不確定的論述,接著看看是否可以由文章本身或由自己的背景知識中找到相關證據支持或反駁這些不確定的論述」

組織策略教學─單元二



【重新建構:尋找概念】的內涵
「尋找概念:就是尋找文章句子間/段落間重要的概念,這些重要概念就是表達主要意思,核心意義的概念」
【重新建構:組織概念】的內涵
「組織概念:組織概念是把概念整理歸類概念,可以句子跨段落進行」。
【重新建構:連結概念】的內涵
「連結概念:透過前文尋找,互相支持的概念,彼此一致的觀點」

精緻化策略教學─單元二



【描述細節:工具推論】的內涵
「工具推論:我們自行由文章添加說明,添加的說明包括物體的特性、資源、工具或者方法」
【描述細節:狀態推論】的內涵
「狀態推論:說明文章中的角色特質,還有信念或知識」
【描述細節:直交推論】的內涵
「直交推論:就是對文本進形式視覺以及空間的推論」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Autotutor demo



Grasser(1997~) :AutoTutor 是智慧型教師可以運用自然語言的引導教導學生學習, AutoTutor 以動畫 agent扮演學習者的對話伙伴,透過對話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概念的學習與進行深層推理。在對話中,tutor會鼓勵學生進一步思考,將回答的句子拉長、提問推理,在電腦的tutor 可以與學生對話50-100 turns ,最後共同產出一個比較好的答案。

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2010林清山教授多變項分析統計法(2)

今天介紹的是矩陣、向量基本概念與運算(P1-P12),重點如下:

一、矩陣(Matrix)
1. 矩陣(Matrix):儲存資料的數列。以n行m列(以/order稱之)
2. 類別:可分成方陣(橫列與縱行的數字一樣時)、轉置矩陣(列行對換的矩陣)、對稱矩陣(轉置以後相同)、對角線矩陣、單元矩陣(變異數為1)、三角矩陣(上三角與下三角矩陣)等。

二、向量
1.向量(vector):為只有一橫列或一縱行的矩陣稱之。(以維/dimention稱之)
2.類別:行向量、列向量

三、矩陣的運算:矩陣可用交換率(commutative law)
1.加減法:階數相同,對稱位置可相加減;加法(A+B);減法(A+(─B))
2.矩陣乘法:
(1)矩陣乘以純量
(2)矩陣╳矩陣:矩陣相乘不可用交換率

矩陣相乘前需要先問
Q1:是否具有可相乘性(conformable)
Q2:乘後變成幾階

四、矩陣與轉置矩陣相乘:
1. X矩陣前乘轉置矩陣 X' 時, 為 X矩陣的直行與直行相乘
2. X矩陣後乘轉置矩陣 X' 時,為 X矩陣的橫列與橫列相乘
3. 行單元向量╳列單元向量=N;列單元向量╳x=∑X;x'x=XX

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

2010林清山教授多變項分析統計法(1)

1. 多變項分析英譯名有多種:Multivariate analysis,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etc.

2. 使用多變項的理由: ①分別做P個單變項統計考驗,每個考驗都定α= .05則犯型1錯誤總概率變很大,遠大於.05Overall α=1-(1-α)p ②單變項忽略依變項之相關性③雖然在任何一個相依變項方面沒有組間差異,但幾個依變項放在一起分析,也許會可靠區分出組間的差異④有人使用總分來比較組間差異,再以分測驗來比較以找出誤差來源,如果沒有差異就停止。此方法可能以此誤解,因為總分沒有差異,但分測驗可能有差異,總分由分測驗加總而來無學理根據,而且可能不知道其代表的意義。

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第20屆ST & D 國際研討會


  第20屆ST & D 國際研討會(20th Annual meeting of Society for Text and Discourse)於2010/8/16~2010/8/18在美國芝加哥希爾頓飯店舉行,本屆ST & D國際研討會為慶祝20週年紀念,會中除了邀請知名學者進行專題演講,也特別褒揚Dr. Art Graesser過去數十年在篇章理解、人工智慧教學系統等研究領域的卓越貢獻。

  在正式研討會前的工作坊,大會安排知名研究者進行篇章歷程各研究方法派典的專題演講,分別是閱讀時間(Dr. O’Brien)、眼動(Dr. Kaakinen)、放聲思考(Dr. Kendeou)、言談(Dr. Horton)、混合方法(Dr. Magliano)等派典。這些與會專家在演講中提出各種研究方法的趨勢與限制,也提供研究者最新的視角。8/18下午的正式研討會,大會特別邀請Dr. Paul van den Broek、Dr. David Pearson、Dr. Susan Goldman、Dr. Walter Kintsch等著名學者進行閱讀理解評量的專題演講。此外,為慶祝20週年,會中特別邀請Dr. Graesser進行專題演講,Dr. Graesser分享其在篇章歷程多年的研究經驗,他並回顧與分享其過去與未來研究重點。這些相關研究包括資訊教育與學習系統,如:ALEKS、 ARIES、AutoCommunicator、AutoMentor、QUAID等,也包括其近年來的新作:文章結構分析Coh-Metrix等與自動教學 (Auto-Tutor)。Dr. Graesser不但是研究者,也是位創新與領導者,他博學又專精各種研究方法,在其學術生涯中發表近400篇的學術文章與專書,堪稱是篇章歷程研究的先驅者,Dr. Graesser專題演講除了讓與會者分享其過去的研究經驗,也讓與會者有機會初探其最近的研究發現。

  此次研討會為ST & D的20年盛會,閱讀領域與篇章理解的重量級研究者幾乎均出席會議。在大會邀請的八場專題演講中,知名研究者在會中帶來最新研究方法學上經驗的分享,例如:Dr. van den Broek提及其研究中閱讀認知歷程的離線與線上評量方式,Dr. Singer, Dr. Mckoon等對於推論歷程閱讀材料的設計以及推論歷程的測量提出新的模型。至於,在大會安排的兩時段互動論文,內容更是涵蓋豐富且多樣的主題內容,包括:讀者變項(兒童與成人、個別差異、先備知識、工作記憶),篇章理解線上歷程的相關研究(因果分析、科學文本、推論歷程、閱讀策略),以及各式篇章歷程各式研究方法與研究工具(眼動分析、放聲思考、HLM分析模式)。此外,ST & D議程另也有語言學習的相關研究。這些關於篇章理解與歷程分析的論文發表,不僅有助與會者了解此領域研究者目前在方法學的限制與突破,也提供了最新研究的潮流與趨勢,著實拓展與會者的國際視野。

  在本人論文發表的時段(三種閱讀策略教學課程對低閱讀能力大學生閱讀策略使用與摘要表現影響之研究),有數位來自日本、美國以及阿根廷的研究者相當感興趣,他們也提出大學生的策略研究較少被重視,值得進一步討論的觀點。其中有一位研究者並提出跨國合作的意願,準備重複驗證本研究設計的閱讀策略教學課程,檢驗其在他們國家的教學成效,進一步合作細節上正洽談中。

  整體而言,此次ST & D的論文安排時間相當緊湊,互動論文(interactive poster)討論時間僅只兩場,每場互動論文討論的時間只有一小時半,其中一日自己需要在海報前分享與報告,因此能夠深入了解他人論文的時間較不充裕,如果能夠事先由大會手冊先挑選感興趣的主題,擇要參加討論則是比較有效率的方法。此次互動式論文發表是本人熟悉的發表方式,事前準備提綱切要的海報,內容圖文並茂可增加可讀性與吸引力。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當國外學者開始瀏覽自己的研究時,主動提供簡單的介紹,通常可以增加互動,也會獲得較多的回饋。為了避免語言能力產生溝通上的限制,則可以準備一頁講義提供他研究者瀏覽,事前充分準備可能會被問及問題與應答的方式,則可以在論文發表中表現得較為流暢。

上圖:Dr. Art Graesser(Dr. Arthur C. Graesser)
中圖:Dr. Paul van den Broek
下圖:Dr. Walter Kintsch

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理解監控策略教學課程:單元1



【理解監控策略】的內涵、優點、類型
1.【理解監控策略】的內涵
  對自己理解的認識與監控。包括設定閱讀目標,選擇適當讀書策略來達此目標,在閱讀中檢核此目標是否達成。檢核後不理想,採取補救措施。閱讀者進行理解文章的歷程應扮演主動的角色,對自己的認知歷程能夠掌握、控制、支配、監督、評價。此為高層的認知,是個人駕馭既有知識的高一層知識

2.【理解監控策略】的優點
  理解監控是一種後設認知能力,能夠讓我們對自己的認知歷程有更清楚的認識,知道自己懂不懂,不懂的地方在哪裡,要如何處理不懂的地方。

3.【理解監控策略】的類別
  評估理解、澄清疑慮、後設評論

【理解監控策略單元一:理解與評估】的內涵

  評估與理解的這個策略共有三個元素,分別是目標與評估、理解與評估、策略與評估在這個單元中,我們要學會設定目標,評估理解程度,評估策略運用的情形。

1-1評估理解:目標與評估 :
  目標與評估:是先設定理解目標,並評估目標是否達成。在讀一篇文章時,我們要先預設自己對這篇文章是要概略瀏覽,精讀熟記,或是學會後應用或者對他進行深度處理或者評析,不同的目標需要不同的策略。

1-2.評估理解:理解與評估:
  評估理解策略就是邊讀邊問自己是否讀懂,在閱讀的同時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在哪裡,對這些不懂的地方要如何處理。」我們可以在每個句子,每個段落或每個小節的地方都詢問自己理解的程度為何。」也要檢查自己不懂的地方在哪裡,是名詞無法理解,句子的邏輯或因果關係無法理解?不懂的地方應該要怎麼辦,要重新閱讀一次,換個方式讀,或是尋找其他補充的教材參考閱讀。

1-3評估理解:策略與評估 :
  策略與評估是我們對自己運用策略及運用的策略是否得當的一種評估。這個策略是要注意到自己在閱讀中運用了哪些策略,這些策略對文章的理解有沒有幫助。對於不理解的地方,是否用了適當的策略來改善,這些使用的策略效果如何,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


引用請標註出處

1.陳茹玲(2010):三種閱讀策略教學課程對低閱讀能力大學生閱讀策略運用與摘要表現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論文。

2.Chen, J.-L., Su, Y.-F., (2010, Aug). The effects of three reading strategy instructions on college students with low reading abilities: Evidences from think aloud data. (Paper presented at 20th annual meeting of Society for Text & Discourse, Chicago, Illinois, USA.)

組織統整策略教學課程:單元1



【組織統整策略】的內涵、優點、類型
1.【組織統整策略】的內涵
組織策略即是將所接收的訊息,主動並有意的重新排列組合,形成對其有意義的訊息處理模式,並能使這些訊息進入大腦的長期記憶,形成有效的學習

2.【組織統整策略】的優點
對學習材料進行建構處理,歸納統整,分門別類按核心概念與附屬概念的知識體系,可建構較完整的學習表徵。

3.【組織統整策略】的類別
包括建構連結策略,重新建構策略、歸納統整策略。

【組織統整單元一:建構連結】的內涵
建構連結的這個單元,在建構連結的這個策略中,一共要學三個元素,分別是鉅觀架構、尋找關連、支持比較。

1-1.建構連結策略:鉅觀架構 :
鉅觀架構:是在閱讀一篇文章時,要先找到文章的主要結構,例如是階層式、序列式還是對比式。也要注意文章的大標題找到主要概念與次要概念,以及找出文章的規則或組型。

1-2.建構連結策略:尋找關連 :
尋找連結:是找出句間或段落間的關連,將這些可以連結的概念作整理。進行的方式可以由小到大,由局部到整體。尋找句子內的概念,然後將概念連結。尋找句子間的概念,將概念連結。尋找段落內的概念,將概念連結。尋找段落間的概念,將概念連結。

1-3.建構連結策略:支持比較 :
「支持比較:找出句間或斷間的相關,比較訊息是否一致。找出一致句內,句間或段落間的一致的訊息。找出句內,句間或段落間不一致的訊息。比較句內,句間或段落的訊息是彼此支持或不一致的。

引用請標註出處

1.陳茹玲(2010):三種閱讀策略教學課程對低閱讀能力大學生閱讀策略運用與摘要表現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論文。

2.Chen, J.-L., Su, Y.-F., (2010, Aug). The effects of three reading strategy instructions on college students with low reading abilities: Evidences from think aloud data. (Paper presented at 20th annual meeting of Society for Text & Discourse, Chicago, Illinois, USA.)

精緻化策略教學課程:單元1



本單元先簡單介紹精緻化策略的內涵,接著進行單元一的內容說明(請搭配課程的閱讀文章練習。)

【精緻化策略】的內涵、優點、類型。
1.【精緻化策略】內涵
  精緻化推論策略是一種閱讀策略,將過去已經習得的知識與新的學習訊息整合,使得新舊知識產生適當精確、以及有意義的聯結又包含三種子類,分別是:結合背景知識策略、描述細節策略、結合文本推論策略,將過去的經驗與背景知識與文本結合,能夠豐富文章的內容,也可以加深我們對於文章的記憶與理解。

2.【精緻化策略】優點
  對學習材料進行深層處理,可建構較完整的學習表徵。將學習訊息聯結到已經習得的知識結構上,有助於將來訊息提取。

3.【精緻化策略】類型
  結合背景知識策略、描述細節策略、結合文本推論策略。

【精緻化策略單元一:結合背景知識】的內涵。
1-1結合背景知識策略:解釋文本 :
  解釋文本:可以再閱讀文章時,用自己生活或學習經驗解釋文本,也可以用自己的學科與背景知識解釋文本,接著,也可以運用文章已有訊息來解釋文本。

1-2結合背景知識策略:形成概念:
  形成概念:結合背景知識形成概念指的是在讀完一個句子或一個段落的文章時,根據知識背景形成的概念文章沒有提及但指陳的概念。

而修正概念指的是,修正形成的概念,隨著閱讀歷程,與新訊息不斷出現的時候,根據已有背景知識與新獲得的訊息來修正已形成的概念。 

1-3結合背景知識策略:形成示例 :
  形成示例:指的是由文本形成一個例子。

引用請標註出處

1.陳茹玲(2010):三種閱讀策略教學課程對低閱讀能力大學生閱讀策略運用與摘要表現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論文。

2.Chen, J.-L., Su, Y.-F., (2010, Aug). The effects of three reading strategy instructions on college students with low reading abilities: Evidences from think aloud data. (Paper presented at 20th annual meeting of Society for Text & Discourse, Chicago, Illinois, USA.)

易讀(reader friendly)文章具備的特性

對讀者而言易讀(reader friendly)的文章所具備之特性
1.符合讀者的先備知識(以前學習過的相關背景知識)
2.減少推論的困難度
概念與概念連結而成的命題,或命題連結而成的句子,以及句子組成的段落,需注意其連貫性
3.先前的內容適當的重述以幫助現有段落的理解
4.讀者所需要做的連結被清楚的描述出來
5.相關的知識清楚呈現
6.將於文章無關的干擾訊息降到最低


影響閱讀理解的因素



以下應用心智圖說明影響一篇文章能否被讀者理解相關的因素

1. 文章特性/文章的結構與內容包括文章是否屬於特殊領域、文章的形式、文章的難易程度(可讀性)等等

(這部分寫作者可以掌握)


2. 讀者特性:讀者的動機、閱讀技巧、閱讀策略、推論能力、背景知識等

(這部分作者無法控制,但是作者可根據自己文章讀者特性,透過寫作技巧的調整,降低上述讀者因素對於文章理解可能產生的影響)
註:一般學界評斷一篇文章是否具備高可讀性,可運用讀性公式計算,可讀性公式為一種可以量化計算的公式,放入適當的參數後,我們可以推估一篇章的閱讀難度。雖然可讀性公式對於符合學習者適當的學習材料之安排相當有幫助,實際上這類公式的計算對一般非研究者並不容易。

概念圖(concept map)/心智圖(mind map)/認知圖


概念圖(concept map)/心智圖(mind map)/認知圖
  
  所謂的概念圖(concept map),是心理學家Novak 根據學習心理學家Ausbel 的學習理論發展而來的知識建構原理。

  先說說概念圖的故事 ,從前有個心理學家叫做Tolman,這個T先生想要了解老鼠走迷津時,牠的鼠腦在想些蝦米,於是就設計了一個實驗,實驗的方式,就是將老鼠放進 一個有好吃的蛋糕的迷津裡頭,讓鼠大大自己去找蛋糕,T先生呢,一共設計了三個長相不同的迷津...鼠大大就走著走著,找著找著....結果呢,鼠大大找 蛋糕越來越快....T先生則靈光一閃「原來....這隻老鼠,是計程車司機呀...」這一人一鼠的交流來往,對心理學的學習理論有了重大的啟發...

  原來唷,T大認為這鼠大大的腦在尋找迷津的過程中,已經如計程車司機一樣,不知不覺中繪製了一張完美縝密的城市地圖,所以牠可以迅速、確實、精準的很快得到牠的戰利品...
  
  站在巨人的肩膀,所以我們越看越遠。

  心理學家於是整合T大、鼠大、加上N大的想法,想著如果人們可以自己在大腦繪製一張一張的圖,那是不是有可能可以更有效率的記憶、處理、計算或算計

  每個人可根據自己的知識架構加以繪製。

2007 SSSR in Prague


2007 Scientific Study of Reading Conference(SSSR conference)
7月12至7月14日 於 布拉格,捷克共和國

發表論文:Relationship between decoding ability and word length effect when reading Chinese script(Ju-Lin Chen, Yi-Fen Su)

   2007年SSSR 國際研討會在布拉格的 Corinthia Towers Hotel 舉辦,這是一家五星級的飯店,提供的研討會場地與軟硬體設備相當不錯,三天的議程分別如下:7月 12日:1.字彙習得與閱讀發展的相關。2. 亞洲語言之閱讀。3.閱讀障礙4. 早期讀寫與兒童的讀寫發展。5 拼音、閱讀教學。6. 互動論文時間。7. 第二語言的讀寫發展的理論與應用。8. 閱讀障礙大腦能否改善,增進閱讀流暢度 9.字彙辨識歷程。 10.綜合討論。7月13日:1.學習環境與互動的複雜度,教學與互動。2. 拼音習得的跨語言面向討論。3. 讀寫的迫切性。4.語音技巧。5.閱讀與閱讀困難。6.詞素與拼音,跨情境的學習。7. 演講 8.互動論文時間。 9研討會主席演說。7月14日1. 語言的的聲調。2. 閱讀障礙的理論發展 3.閱讀發展 4.閱讀中文學童的閱讀發展與障礙。 5. 組字規則的技巧與發展 6. 縱貫研究。7.互動論文時間。 8..環境對於早期閱讀發展的影響 9. 閱讀困難的認缺陷,早期診斷與處遇。 9跨語言的研究。

  由於每一天分成三個時段進行,同一時段同時進行三個場次,每一個場次的主題各有特色,我們只能選擇部分參與,因此在 7/12上午我主要選擇參與的場次為字彙習得、亞洲語言之閱讀、字彙辨識歷程,閱讀教學等主題,下午的時間由於自己是第一場的互動式論文發表,因此必須在 自己的論文看板幫助對於論文題目感興趣的與會者提供相關的解答,下午的討論,我則是參加拼音、閱讀教學部分的討論。7/13日上午參與的是詞素與拼音,跨 情境學習以及語音技巧,下午參與互動論文與聽主席演講。7/14日上午參與閱讀發展,中文的閱讀發展與障礙,組字規則的技巧與發展,下午參與的是互動式論 文的討論與跨語言的研究。三天的研討會結束之後還有一個酒會,這個酒會提供了與會者之間另一個討論的時間。

  SSSR 閱讀協會自1993年成立迄今已經14年,是成立於密蘇里洲的教育自治團體的非營利組織,目的在於促進閱讀的科學性研研究,並且推展與閱讀相關的領域例如 語言與文學等。與會的專家學者許多均是在科學閱讀領域進行實證、理論研究有卓越貢獻的人,SSSR 會議也每年也持續邀請閱讀領域相關重要的研究學者專家。因此,在這次的會議中榮幸遇見一些閱讀研究領域很有名的大師,而這樣的論文發表方式也提供更多互動 的機會。

  互動式的論文(interactive poster)是我第一次參與的發表方式,據悉,這樣的互動發表已漸漸的流行,主要是能夠提供更多的空間給論文與研究的發表,並讓有心對自己關心主題的人 能夠更深入的了解相關議題。事實上,互動式的論文發表方式也提供與原研究者進一步的接觸機會,在第一天的互動論文中,我便認識了好幾個對於字長研究與對中 文研究有興趣的研究者,也參與了相關的討論,真是相當難得的經驗,於是到了第二天的互動論文時間,我開始到處遊走,下午的時間聽了約10來篇的論文內容, 感覺上,這是個深入了解他人論文的機會,而且站在自己研究前的研究者也似乎比起台上時更加親切而自然,並且即樂意提供深入的回答,真是很不錯的分享方式。

   在本次研討會三日的議程包括重要的閱讀議題,如讀寫能力的基本認知歷程發展與研究,教學診斷與處遇的相關議題,以及閱讀障礙的成因以及跨語言早期診斷與 處遇等等重要閱讀學界關心的主題,是相當值得學習與借鏡的專業成長機會。主題論壇與互動論文的領域多且廣,包括閱讀教學、閱讀發展、閱讀障礙、語言與閱 讀,以及大腦與認知神經方面的相關研究,這些都是目前認閱讀領域最重要的議題,此次與會也多了解學界目前的研究方向。

  了解來自各國的學者的研究方向與研究新題材,應有助於我們對於研究領域的敏感度,也容易掌握研究脈動,同時,國際研討會的舉辦也有助於我們的學生語言能力的訓練,包括外語發表,回覆問題,提問等等,這些都是需要訓練的機會。

眼球追蹤與閱讀歷程

閱讀研究中的眼動分析,會將文章放在電腦中,讀者經由電腦的介面閱讀文章。研究者再由儀器記載的資料進行分析。

眼動的介面有二,一為受試者端(圖一)受試者端連結攝影機、實驗材料等。另一為主試者端,主試著可以透過主機看到受試者閱讀歷程中的眼動即時資料,主試者端的主機並同時會記錄讀者的眼動相關指標以利後續分析。

在呈現的材料的介面中,主試者需要調整儀器的校正職,直到誤差範圍可以被接受為止,通常在閱讀領域的眼動範圍,可容許的誤差範圍更小< .05。儀器提供調整的相關指標,與警示值。

眼球追蹤儀介紹--EyeLink 1000 Tower

本文介紹的眼動儀器為SR Research公司的眼球軌跡追蹤系統,SR Research包括EyeLink 1000 Tower、ELNK1000 Desktop Optics、EL-Remote等機型,桌上型可提供精確的眼動訊息,可移動型易拆組方便攜帶,本實驗室之眼球追蹤儀取樣頻率可到1000 Hz(每秒取樣1000次,採樣率達1 kHz)

眼動追蹤技術的原理
眼動追蹤技術是利用攝影機紀錄眼球位置來測量眼球運動時的短暫凝視(fixation)、快速移動(saccade),以及 瞳孔大小(pupil dilation)等訊息,一般人在日常生活(如:尋找物體、看圖片、辨識人臉)或認知歷程中(如:判斷決策、閱讀、創造),需要移動眼睛以獲得資訊。眼 動追蹤技術便是透過記錄和分析眼球運動來了解這些活動與認知處理歷程之間的關係。

眼動追蹤技術實驗程序
參與心眼動實驗者,我們會先讓您熟悉實驗情境與實驗程序,接著您要進行眼球校正和校正的驗證,進行練習嘗試確認沒有疑問後,您就可以參與正式的眼動實驗了。實驗進行中我們需要確認您的眼睛凝視的準確度,您偏移凝視點太遠時我們必須重新校正,實驗進行的段落您可以休息,實驗進行中也可能會每隔一段時間校正您的眼球位置,以確保實驗收錄資料能準確反應眼動訊息。

眼動追蹤技術的應用研究
1.心理學:閱讀歷程研究、注意力研究、學習歷程、創造力研究、情緒研究等。2.神經科學:討論神經科學家關心的大腦神經機制相關議題。如:社會認知、情緒、知覺、注意力、記憶、語言與運動執行功能等。3.行銷與廣告:運用視覺偏好特性,進行產品設計、圖文造形、編輯設計、印前作業與印刷設計、廣告設計、包裝設計等。4.刑事科學:運用「眼動儀」,加入測謊分析,集合電腦化測謊儀的血壓、心跳脈搏、膚電、肌肉等活動數據結合,綜合判讀受測者說謊反應

(圖文:Juling 原文載於心輔系2009)